門尼粘度計主要是測試橡膠粘度的一款儀器,所以在粘度上的體現是通過分子間摩擦力大小, 即分子間作用力大小的參數。因而粘度是大分子本身特性因素即分子量的大小的反映。在橡膠工業生產中,普遍采用 1934 年美國人門尼(mooney)發明門尼粘度計測定粘度,來表示橡膠塑性大小,這個粘度稱為門尼粘度。
從門尼粘度的大小,我們可以予知橡膠塑性大小、加工性能和物理機械性能的好壞,如門尼粘度越高,分子量較高,塑性越低。反之則分子量越低,塑性越大。
門尼粘度法原理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個標準轉子在密閉室的試樣中轉動,轉子轉動所受到的剪切阻力大小與試樣在硫化過程中的粘度變化有關,可通過測力裝置顯示在以門尼為單位的刻度盤上,此剪切阻力矩定義為門尼粘度。
門尼粘度越高,其分子量高、分布范圍寬,塑性越低,不易混煉均勻及擠出加工,并影響硫化初期膠料的流動性,易引起模壓花紋棱角不清等質量問題。反之則分子量越低、分布范圍窄,塑性越大,不易混煉,壓延時粘輥,硫化后制品抗拉強度低。
門尼粘度與表面硬度沒有必然的關系,但是有一關系是大部分橡膠都符合的規律:門尼粘度越高,其表面硬度也越高。高硬度產品的混煉膠門尼粘度可以做的低一些,這樣有助于流動性。一般來說,對同一種膠料,為了提高硬度需要增加填料的加入,同時也會增加混煉膠門尼粘度,填料顆粒阻礙了橡膠高分子的運動,從而導致門尼增大。
門尼粘度計可測定門尼焦燒時間,即是在一定溫度下求其剩余的焦燒時間。以相同時間間隔讀取數值可作門尼硫化曲線,當門尼數值先降后升,從低點起上升5個單位時的時間稱門尼焦燒時間--能夠及時了解膠料的加工安全性,從門尼焦燒點再上升30個單位的時間稱門尼硫化時間。
每個膠料配方都有它的焦燒時間,在生產中應控制此段時間的長短。如果太短,則在操作過程中易發生焦燒現象或者硫化時膠料不能充分流動;如果太長,導致硫化周期增長,降低生產效率。
總之,門尼粘度表征的是分子量,反映橡膠的加工性能--主要是膠料流動性。